沃尔玛印度受挫:是亚马逊太强还是本地电商难搞?
编者注: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懂懂笔记”(ID:dongdong_note),作者 秦军,编辑 秦言。
本周日,据印度当地媒体报道,亏损严重的沃尔玛印度(Walmart India)正在陷入士气消沉的低迷状态中。这家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正准备对位于印度古尔冈的总部进行一轮裁员,预计将解雇中高层管理人员中的近三分之一。
消息人士透露,沃尔玛上周五在总部宣布裁员70人(管理人员为主),其中包括采购、农产品业务和快速消费品部门的副总裁及相关部门主管。该公司还计划关闭其最大的仓储站——孟买物流配送中心,并停止在印度扩张批发业务的计划。
仓储式批发遭遇困境?
在进入印度10多年后,沃尔玛一直未能实现利润增长,而且销售额增势也持续乏力。据消息人士透露,在2019年底前负责新店选址的房地产事业部团队就已经解散了。
目前,沃尔玛印度没有针对当地媒体的裁员报道做出回应,也没有对裁员人数或门店计划终止进行任何置评,但却发表了一份声明,表示仍将致力于在印度市场实现新的增长。
“我们一直在寻找更有效地服务广大会员的方法。这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公司结构,以确保我们以正确的方式组织起来,最好地满足所有会员的需求,”沃尔玛印度发言人日前表示。“部分受影响的员工已经获得了更好的补偿和再就业服务,以帮助他们进行过渡。”
不过,有消息称更多的雇员可能会在今年二季度陆续离开。"这只是裁员的第一阶段,预计下一轮裁员将在2020年4月左右进行,"上述消息人士表示。据了解,沃尔玛在印度的总部约有600名员工,在印度共有约5300名员工。
有两名了解事态发展的内部人士对当地媒体表示,沃尔玛认为其在印度的实体——“现购自运”业务没有发展前景,而此次裁员要么是将其出售,要么是与Flipkart的后端业务整合。
这里,有必要描述一下沃尔玛在印度的运营模式。
在印度,沃尔玛并不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商品(没有零售店),它是一个组织机构庞大的批发商,是向当地连锁商店、酒店和餐饮企业批发销售商品的“现购自运”(cash-and-carry)运营商。沃尔玛印度的现购自运主要是一种仓储式商场的自助式批发模式,其在当地经营着25家仓储式批发商场,号称“最便宜的现代批发商店”,并拥有100多万名会员。
沃尔玛于2007年进入印度时,先与印度巴帝集团(BhartiEnterprises)在批发业务上达成了合作,然后买下了合作伙伴50%的股份。2013年,沃尔玛终止了与巴帝集团零售业务相关的特许经营和供应协议。从2015年初开始,沃尔玛批发业务的扩张计划逐步开始减速。
沃尔玛印度发布的2019财年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3月,公司已经累计亏损218.08亿卢比(约为21.8亿元人民币)。在2019财年,沃尔玛印度的整体营收为409.5亿卢比(不包含子公司Flipkart),同比还增长了11%,但净亏损同时也增长了一倍。来自研究机构Tofler的数据显示,其净亏损额达到了17.2亿卢比(约1.68亿人民币)。
沃尔玛另一位竞争对手Metro(麦德龙)是于2003年进入印度的,目前已经成为批零兼营领域的市场领导者,在当地拥有27家大型仓储批发门店,年营收超过650亿卢比。
针对印度线下批发业务的经营现状,一位了解沃尔玛计划的人士对媒体透露:“母公司已得到授权,(印度总部)要么扭转业务模式,要么面临大规模裁员。”
目前,沃尔玛仍强调自己没有退出批发市场的设想。“我们不会终止发展大型仓储门店的计划,这是完全没有根据和错误的,”沃尔玛官方发言人表示。他强调,沃尔玛仍将致力于发展在印度的现购自运业务,“我们会在技术方面进行大量投资,通过实体店和电子商务并行模式满足其会员的需求。”
这里提到的业务转型和电商业务,指的是通过B2B业务以及电子商务零售业务来提升自己的业绩。实际上,在2018年沃尔玛斥资160亿美元收购印度本土最大电商平台Flipkart之后,这种转型动作就已经开始了。
亚马逊和本地电商的双重挤压
沃尔玛在印度市场是两条腿走路,自己押注仓储批发,“现购自运”业务主要是面向众多连锁商店、小超市、酒店和餐饮公司进行批发销售。而电商零售业务,则完全交由旗下的Flipkart来拓展,瞄准的则是印度约6700亿美元规模的零售市场。
就在沃尔玛裁员之际,Flipkart也开始进军印度食品零售市场。其在2019年10月注册的Flipkart FarmerMart获批可以在网上销售当地生产的农产品和食品,未来也会通过线下连锁实体店进行销售。
目前,印度已经允许100%的外商直接投资的(FDI)机构销售本地生产的食品。此前,印度不允许外商向消费者直接出售食品,到了2016年才修改了相关规定,但前提是这些商品必须是本地生产和加工的。
Flipkart作为沃尔玛在印度的电商业务支柱,从百货、日杂开始进入食品零售,意味着将开启更多的收入来源,这也是沃尔玛在印度为数不多的好消息之一。
从财务数据方面来看,Flipkart可谓沃尔玛在印度市场的最具潜力股。在截至去年3月的2019财年中, Flipkart的营收相比2018财年增长了51%,达423.4亿卢比(约5.97亿美元)。
不过,Forrester Research 的分析师也强调:Flipkart 的营收增速已从 50% 降至 42%。尽管涨幅良好,但亏损仍然是阻碍其发展壮大的关键原因。做电商前几年的任务都是亏钱换市场,这一点 Flipkart也没能免俗。数据显示,其在2019财年的亏损增加了40%,达到162.4亿卢比(约2.29亿美元)。不知这样的亏损将会持续到什么时候?
可以看到,在沃尔玛收购Flipkart业务之后,其在印度市场的战略和运营加速调整是不可避免的。显然,沃尔玛目前正在考虑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并将重点放在未来增长的核心资产上,这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艰难的选择。
“他们将不得不找出批发和电商零售之间的协同效应和价值,同时沃尔玛也必须牢记监管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块业务也将出现重叠和共性,”印度咨询公司第三视力的首席执行官德旺舒•杜塔对媒体表示。“沃尔玛在印度的市场份额仍然很小,而印度是一个新兴市场,而且将在未来几十年将保持持续增长。”
另外,无论是实体店还是电商销售,沃尔玛印度一直面对的最强大对手仍是多年宿敌——亚马逊。亚马逊印度业务近年来的发展速度令人咋舌,根据亚马逊印度公司2019年财年的相关数据显示,其整体营收约为2194亿卢比(约为213.5亿元人民币),同比略有提升。
其中,亚马逊B2B子公司Amazon Wholesale India的年营收占据了一半以上,约为1125亿卢比;Amazon Seller Services的年收入为777.8亿卢比;Amazon Pay India的年营收达到83.45亿卢比,另外Amazon Transportation Services的收入也达到了207.9亿卢比。
就在1月初,印度媒体报道称亚马逊将在班加罗尔寻求租赁一栋更为巨大的办公楼,用以支撑其庞大的业务扩张计划。据悉,亚马逊已经在北班加罗尔物色了一处约200万平方英尺的地块,并可能在未来将其翻一番。
如今,包括物流配送、B2B业务和电子商务领域在内,沃尔玛已经被亚马逊压着一头,而在线上零售市场,其也不断遭遇本土电子商务企业的挑战。
虽然旗下的Flipkart是印度本土电商中的第一名,但是来自后面几位追赶者的脚步,也一直没有停歇。除了亚马逊的电商平台,排在后面的Snapdeal以及Paytm Mall也都在电商业务上不断发力。另外,最大的威胁还来自于印度首富安巴尼旗下的信实工业集团。
就在2020年元旦,信实工业上线了旗下的线上零售品牌JioMart。目前JioMart 只覆盖了孟买及周边地区。消费者可以通过 JioMart 向附近的夫妻杂货店(Kirana Stores)订货,后者提供免费的配送服务。虽然前期JioMart只聚焦孟买地区,但是其合作的Kirana Stores却拥有巨大的市场资源。
Kirana Stores至今仍然是印度人购买生活用品和日常食物的重要场所。根据普华永道的报告显示,印度的Kirana Stores数量约在1200万家左右,拥有印度零售市场90%的市场份额。而信实工业旗下的Jio电信目前是印度最大的电信运营商,在手机零售市场拥有近乎垄断的线下渠道(在印度6600 多个城镇拥有11000家小店),也与各地的Kirana Stores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如今,这个JioMart杀入电商市场显然是有备而来,这种线上线下联动的模式极容易复制,同时印度首富的资源和资金也足够进行大面积推广,包括价格战也不在话下。最关键的是,JioMart不用担心印度本地那些保护本土零售业的法规条例束缚,这也是亚马逊印度和Flipkart最为担忧的地方。
前有亚马逊,后有印度首富及本土电商群狼,沃尔玛这一次的裁员,其实也是其突破困境、寻求转变的重要举措。在南亚次大陆面临的巨大挑战,有可能是其在中国市场“挫折”的重现,如何度过这一难关,对于转型中的沃尔玛至关重要。